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 正文

引领世界,中国透明质酸产业进入集群式发展新关口

2023-06-15 14:39:21 来源:观察者网 分享到: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提到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又称“玻璃酸钠”、HA),大众第一印象往往将之与医美、整容联系起来。

但事实上,伴随着技术突破与产能释放,曾作为“奢侈品”的透明质酸早已成为“日用品”,除美容、整形之外,也从眼科、消杀、宠物、靶向药、护肤品甚至食品等多个行业,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我国从技术、销量、产业化、应用等多个层面成为透明质酸产业的领军者。


(资料图)

2021年中国透明质酸原料的总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82.0%。其中,华熙生物作为世界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2021年销量占全球的44%。

不过,尽管全球地位稳固,但受限于“头部企业分散发展”“产业链聚合度有待提升”“品牌辨识度不足”等因素,伴随着透明质酸应用范围的快速扩大,市场培育度滞后,我国透明质酸产业发展仍旧存在客观瓶颈。

6月初,站在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的风口,山东济南召开中国(济南)透明质酸产业大会,正式推介全球透明质酸产业集群的首个“试验田”、总投资240亿的“世界透明质酸谷”项目。

这意味着,我国透明质酸产业将迎来升级与爆发式增长的新契机,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更新迭代,打开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更加安全与规范的前提下,透明质酸将“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更多人带来便利。

从“价比黄金”到物美价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起步较晚,透明质酸早期也是我国一项“卡脖子”技术。

1980年,山东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天民在国内首先进行透明质酸的研究工作,并成功从人的脐带及鸡冠中提取出透明质酸,迈出了中国透明质酸研究史上的第一步。

1985年,张天民又率先突破透明质酸产品应用,研制出中国第一款HA注射液,用于眼科手术,全面开启我国透明质酸产业的大门。张天民因在透明质酸领域敢为人先的开拓性创举,被誉为“中国玻尿酸之父”。

但彼时无论从人的脐带,还是鸡冠中提取,都称得上“价比黄金”,约200公斤的鸡冠(约20000只鸡)才可以提取出1公斤的透明质酸,成本高达10万美元。

20世纪90 年代,张天民的学生——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与团队通过自主研究成功实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才彻底改变我国从动物组织中提取透明质酸且主要依靠进口的落后局面。

2000年,成立不久的华熙生物开始将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透明质酸的核心技术进行产业转化,成为国内最早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透明质酸的企业,这一技术使得透明质酸的获取成本大大降低。

在之后的20年中,微生物发酵技术持续优化升级,中国透明质酸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透明质酸开始逐步走入大众生活。

2012年,继微生物发酵法之后,华熙生物在全球首次实现以酶切法大规模生产寡聚透明质酸。酶切法的诞生不仅仅解决了以前化学法存在的破坏透明质酸分子结构、杂质高等问题,降解周期还由原来的12-15天缩短至5-6小时,实现了大幅度降本增效。

更重要的是,酶切法能够把透明质酸精准地切成不同的分子量大小,大大打开透明质酸的应用空间。

而依托自身20多年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如今华熙生物已将透明质酸应用领域除了眼科、骨科、医美、护肤,进而拓展至计生、胃肠、口腔、宠物、生活用纸、纺织等新兴领域,让透明质酸真正普惠大众。

近年来全球生物科技已经步入“合成生物”时代。合成生物带来的技术升级,有望在更多的产业领域掀起革命。华熙生物正在通过前沿生物科技“合成生物技术”,对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新的优化升级,推动透明质酸产业的新一轮革命。

在技术及产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迭代的过程中,中国也逐步成为全球透明质酸产业强国。

根据研究机构Frost&Sullivan的报告,2021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销量达到720吨,其中82%来自中国,而华熙生物一家销量占据全球44%。预计在未来五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将保持12.3%的复合增长率,在2026年达到1285.2吨的市场销量。

关键词: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超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